h1b-to-canada-work-visa-immigration

search-icon
歷史搜尋
  • 熱門搜尋
  • search-icon
    option-icon

    掃描下載 iTalkBB 精英App

    隨時發布你的商戶動態

    扫码下載 APP

    header-lang
    中文简体 中文繁體
    favorite
    message
    setting
    logout

    確定登出?

    偵測到你的定位與常用定位不符,是否切換至當前定位

    close-icon

    客服電郵 EliteSupport@italkglobal.com

    銷售電郵 elite.sales@italkbb.com

    銷售電話 +1 888-637-9666

    恭喜您!付款成功,輸入以下資料即可開始使用專屬主頁~

    請注意URL一經提交,無法更改!

    2025 H-1B 新政衝擊,北上加拿大更容易?工簽與移民通道+真實案例全解析

    read-icon 82閱讀
    收藏

    2025年的H-1B正在逼著很多人重算路線。抽籤難、排期長、裁員後身份不穩,這些老問題還沒解,新變數又砸了下來。

    川普新增申請需額外繳納10萬美元費用,自2025年9月21日起生效,目前已引發多起法律挑戰;同時,部分頭部科技公司對內承諾將承擔相關成本,以穩住核心人才隊伍。直接後果很清楚:雇主用人成本抬升,新招與續招更謹慎;個人層面的不確定加劇。於是,「北上加拿大」的討論迅速升溫,越來越多H-1B與OPT人群開始認真評估先工作後移民,或乾脆直奔永居的可行路徑。

     

    H-1B人群的“北上加拿大攻略”

     

    在這篇文章中,iTalkBB將把北上方案拆成兩條主線:一是工作通道(跨國公司內部調任ICT、Global Talent Stream、IMP的C10/C11、C16法語路徑、常規LMIA等);二是移民通道(聯邦EE、各省PNP、以及SUV創業等)。同時,我們也會回顧近年來的針對在美高技能人群的試點項目為何“秒空”,並跟進今年相關動向與可操作清單,給出材料、時間線與避坑要點,幫助你把宏觀變量落到個人路線圖上。

     

    目錄

    1. 2026年加拿大移民趨勢觀察:加拿大在主動“搶人” 

    2. 為什麼越來越多H-1B人才看向加拿大? 

    3. 加拿大工簽通道:先登陸,再紮根

    4. 加拿大移民通道:從工簽到楓葉卡的最短路徑 

    5. H-1B持有人在加拿大拿到身分後,如何回流美國? 

    總結 

     

    1. 2026年加拿大移民趨勢觀察:加拿大在主動“搶人”

     

    如果說過去幾年加拿大是在“順勢接盤”,那麼現在,它正主動出擊。

    在全球高技能人才競爭白熱化的當下,加拿大政府已經將「吸引被美國簽證制度困住的人」明確寫入國家戰略。 IRCC多次強調,高學歷、具備技術背景、擁有北美工作經驗的人才,是加拿大未來經濟成長的關鍵驅動力。換句話說,加拿大不只是歡迎移民,而是在系統性地搶人。

    2023年的H-1B開放工簽試點只是第一步──那1萬個名額在48小時內被搶光,讓渥太華看到這個市場的真實熱度。緊接著,IRCC部長公開表示:加拿大願意成為北美人才流動的“穩定承接地”,讓那些在美國被身份制度卡住的工程師、產品經理、科學家、創業者,在加拿大重新獲得成長空間。

    根據目前的消息,2025年新一輪「跨國人才吸引計畫」(Cross-Border Talent Mobility Initiative)正在製定中。這項計劃被外界視為“開放工簽2.0”,預計將在保單上進一步放寬限制——例如允許H-1B持有人直接申請更長期限的開放工簽,或擴大申請人範圍。

    業界普遍認為,這一輪調整的受益者將不再侷限於H-1B人群,也可能擴展至:

    • L-1簽證持有人(跨國企業高階主管與專業人員)

    • OPT畢業生(美國留學生工作許可持有人)

    • STEM產業工作者(涵蓋AI、軟體工程、生物科技、能源技術等)

    加拿大的目標很明確:不與美國“對抗”,而是成為“平行選項”。當美國制度趨緊、門檻提高,加拿大以更開放、更靈活、更具家庭友善的體系接納同一批人。

    從人才的角度來看,這種「政策錯置」反而創造了機會。越來越多的美國大學畢業生、矽谷科技人才正在透過GTS、ICT、或開放工籤的形式登陸加拿大,把原本不確定的簽證身份,換成長期可規劃的生活。

    如果你需要加拿大工作簽證或移民的專業服務,歡迎聯絡iTalkBB精英會員愛法律師事務所(點選諮詢)。經驗豐富的移民律師團隊將為你提供一對一諮詢,協助評估最合適的簽證類別、移民路徑及材料準備方案,確保你的申請高效、合規、少走彎路。無論是H-1B轉簽、工簽續約、雇主擔保,或是Express Entry與省提名項目,都能為你量身訂做最優策略。

     

    iTalkBB精英會員愛法律師事務所

     

    2. 為什麼越來越多H-1B人才看向加拿大?

     

    過去幾年,加拿大在北美科技和高技能移民版圖中的存在感,正肉眼可見地上升。當美國在“築牆”,加拿大在“鋪路”。

    2.1 穩定感稀缺vs制度紅利清晰

    在美國,身份是一條隨時可能斷的線。 H-1B抽籤、續約、裁員,每一步都藏著風險。工作一丟,身分可能立刻失效。

    而在加拿大,制度透明、週期可控制、通道多元。移民審批不是靠運氣,而是靠積分。學歷、工作經驗、語言成績、年齡都能量化。對於經歷過多年簽證焦慮的H-1B族群來說,這種「看得見結果」的穩定感,是最稀缺的安全感。

    2.2 學歷、語言、履歷,全部是加分項

    加拿大的移民體系幾乎就是為H-1B族群量身設計的。碩士、博士、資深工程師、資料科學家、產品經理──這些在美國祇是求職門檻,在加拿大則是直接加分。

    在Express Entry體系下,教育背景、語言成績、北美經驗、年薪水平均能轉換成具體分數。尤其是STEM職業,已列入「類別優先邀請」名單,邀請頻率更高、分數線更低。對許多被美國移民排期困住的人來說,這是從「等批復」到「主動出擊」的機會。

    2.3 換工作自由,不被雇主綁定

    在美國,換雇主意味著重新抽籤、補品、擔驚受怕。任何一次裁員或職位調整,都可能讓身分岌岌可危。

    在加拿大,大多數工簽可彈性續約或申請開放工簽,跨公司跳槽無需重新經歷移民局批准。這意味著職業決策從「我能不能留下」變成「我想去哪裡發展」。對於想要掌握主動權的中堅人才,這是決定性的差異。

    2.4 家庭政策更人性

    H-1B配偶在美國常年受制於H4 EAD政策,有時能工作、有時又被收回。孩子的身份問題也讓許多家庭無比焦慮。

    而在加拿大,配偶可直接拿開放工簽,子女享有免費教育,全家納入健保。很多H-1B轉加拿大家庭坦言:真正打動他們的不是薪資,而是「終於可以一起生活、一起規劃未來」的自由。

    2.5 矽谷北移,機會同步外溢

    多倫多和溫哥華正在成為新的科技磁場。 Google、Microsoft、Amazon、TikTok、NVIDIA等巨頭紛紛在加拿大擴建研發中心。

    科技產業鏈的北移,帶動了職位外溢,也讓跨境跳槽變得順理成章。對於熟悉北美職場語境的H-1B人才來說,這不是“重頭再來”,而是無縫銜接。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2025年加拿大留學與移民政策的收緊風向,歡迎閱讀iTalkBB精英專題文章《繼續收緊? 2025加拿大留學移民新政一覽:畢業工簽、配偶工簽及試辦計畫大變動》。這篇文章將為你解析最新政策變化背後的邏輯,整理哪些試點計畫被縮減、哪些通道即將調整,以及未來留學+移民路徑的風險與替代方案,幫助你提前佈局,不被政策突變打個措手不及。

     

    3. 加拿大工簽通道:先登陸,再紮根

     

     加拿大工簽通道

     

    在加拿大,拿到工簽意味著穩定合法地開始新階段的生活。無論是外企調職、科技職缺、創業或雇主擔保,都有明確路徑。以下,就是目前H-1B族群最常使用的幾種主流工簽方案。

    3.1 跨國公司內部調職(Intra-Company Transfer, ICT)

    如果你所在的公司在加拿大設有分公司、子公司或正在籌建新辦事處,那麼ICT幾乎是最穩健、最常見的一條通道。它不需要LMIA(勞動力市場影響評估)審批,屬於國際流動計畫(IMP)下的豁免類別,專為跨國企業的高階主管、經理及具備專業知識的員工設計。

    3.1.1 為什麼ICT是大廠員工的“首選方案”

    對美科技大廠員工來說,ICT是目前最主流、最安全、可回流美國的路徑之一。

    只要公司在加拿大有分支機構,內部調任通常能在兩三個月內完成審核。相較於重新抽籤或更換雇主的不確定性,ICT幾乎零風險,且在身分銜接上實現「無縫過渡」。

    更關鍵的是,H-1B身分一旦出問題(被裁、抽籤未中、續約失敗),公司HR可以立即為你啟動ICT方案——透過加拿大分部為你申請工簽,避免身分中斷。

    3.1.2 ICT申請資格與職位要求

    ICT要求申請人必須符合以下核心條件:

    • 雇主條件:美國公司與加拿大公司須具備母公司—子公司—分公司等明確關聯關係;

    • 任職時間:申請人須在調職前,連續為美國公司工作至少一年(過去三年內);

    • 職位類別:須為以下兩類之一:

      • 高階主管或經理類(Executive/Managerial)-負責策略決策、部門管理、團隊領導;

      • 專業知識類(Specialized Knowledge Worker)-掌握公司獨有產品、流程、技術、系統或專利等核心知識。

    多數科技、金融、製造、顧問類跨國公司都有配套政策,只要職位性質符合,即可由HR內部發起申請。

    3.1.3 ICT申請流程簡述

    • 內部溝通與評估:員工向HR或全球流動(Global Mobility)團隊表達意向,確認加拿大分部有對應職位。

    • 文件準備:公司出具支援信、企業結構證明、員工任職記錄、職位說明等資料。

    • 遞交申請:通常透過加拿大雇主入口網站(Employer Portal)上傳訊息,並支付雇主合規費用230加幣。

    • 工簽審核:由IRCC審核,平均處理週期2–8週;如使用「全球技能策略(GSS)」計劃,最快可在2週內批次。

    • 落地與工作:核准後即可登陸加拿大開始工作,配偶與子女可同步申請開放工簽與學簽。

    3.1.4 ICT身分延續與後續移民

    ICT工簽最長可達7年(經理/主管)或5年(專業知識類),期間可累積工作經驗申請永久居民身分(PR),常見方式包括:Express Entry(EE)下的Canadian Experience Class(CEC)或Federal Skilled Worker(FSW);安省、BC等PNP項目中針對科技人才的提名通道。

    3.1.5 為什麼ICT可以“回流美國”

    由於申請人本身屬於跨國體系內調派員工,未來如公司需要你返回美國,總部通常可以重新發起H-1B或L-1申請,不影響身分連續性。這讓ICT成為一種「柔性過渡」。既能保留北美職業路徑,又能規避美國簽證政策的隨機風險。

    3.2 全球人才管道(Global Talent Stream, GTS)

    GTS是加拿大專門為科技與高技能崗位設立的快速引進機制。只要你的職業屬於「全球人才職涯清單」(如軟體工程師、資料科學家、AI研究員、產品經理等),雇主即可透過加速通道申請LMIA,最短兩週內獲批。

    GTS同樣屬於LMIA豁免類中的高效分支,搭配Global Skills Strategy計劃,工簽也能實現兩週審批。對許多希望快速登陸加拿大、繼續從事科技職缺的H-1B人才來說,GTS是目前速度與確定性兼具的通道。

    3.3 國際流動計畫(International Mobility Program, IMP)

    IMP是一個包含多種LMIA豁免類別的總框架,適用於有特殊貢獻或計劃在加創業的申請人。

    常見的幾類包括:

    • C10重大利益工簽:申請人需證明其在加拿大的工作將帶來顯著經濟、社會或文化利益。

    • C11企業家工簽:適合個人創業者,申請人需展示真實商業計劃並積極參與公司營運。

    • C16法語流動通道:具備法語能力且工作地點在魁北克以外者可豁免LMIA,審核速度快。

    這些路徑的核心,是讓加拿大直接吸引高潛力個體,而不僅依賴雇主保證。對希望掌握主動權、實現自我職業升級的申請人尤其友善。

    3.4 傳統雇主擔保工簽(LMIA-Based Work Permit)

    如果暫時沒有跨國雇主或創業計劃,也可以選擇傳統雇主擔保LMIA路徑。雇主在加拿大申請勞動市場影響評估(LMIA),核准後即可向你發出正式Job Offer,進而申請封閉式工簽。

    雖然流程相對更繁瑣,但這仍是每年數萬名外籍員工登陸加拿大的主要管道。對於已在美國累積多年經驗、擁有明確職位匹配度的H-1B或OPT持有者來說,LMIA路徑依然是穩健可行的選擇。

    3.5 H-1B持有人開放工簽(H-1B Open Work Permit Program)

    2023年7月,加拿大移民局專門為在美H-1B持有者推出1萬個開放工簽名額,結果不到48小時就被搶光。這個試點原本計劃開放一年,但由於申請太踴躍,系統擠爆後不得不提前關閉。申請人不僅可以帶配偶和子女同行,家屬還能直接獲得開放工簽與學簽,全家同步落地。

    雖然計畫在2024年未再開放,但加拿大聯邦政府多次公開表示,類似的「北美高技能人才通道」正在評估中,可能以優化版或延續形式重啟。這意味著H-1B族群未來仍有機會直接以開放工簽方式登陸加拿大,不受雇主約束、無需LMIA評估。

     

    加拿大獲得工作簽證的途徑確實很多,尤其是對於已經在美國學習或工作的族群來說,更是擁有天然的競爭優勢。但不同路徑對應的移民策略、審核速度與成功率都不同。歡迎聯絡iTalkBB精英會員愛法律師事務所(點選諮詢),由專業的移民律師團隊為你量身評估最適合的簽證類型與移民方案,幫助你在複雜政策中找到最穩、最快、最有效的前進路線。

     

    iTalkBB精英會員愛法律師事務所

     

    4. 加拿大移民通道:從工簽到楓葉卡的最短路徑

     

    拿到加拿大工簽只是第一步。真正讓生活進入「穩定模式」的,是拿到永久居民身分(PR)。對於曾被H-1B制度折騰多年的人來說,這一步意味著徹底脫離簽證焦慮,擁有和本地居民幾乎同等的就業與生活權利。

    加拿大的移民體係不像美國那樣以雇主為中心,而是以個人能力、語言程度、學歷和工作經驗為核心。你越優秀、越努力,就能越早「上岸」。下面這幾條主線,是目前H-1B族群最常用、也最現實的移民路徑。

    4.1 聯邦快速通道(Express Entry, EE)

    EE是加拿大移民系統的核心通道。申請人根據年齡、學歷、語言成績、工作經驗等指標累積分數(CRS分數),達到門檻後即可進入候選池,等待邀請函(ITA)。

    對多數H-1B族群來說,這條路最有優勢──北美學歷、高英語程度、數年專業工作經驗,這些都是高分項。

    2023年起,加拿大移民局新增「類別優先邀請」(Category-based Selection)制度,重點針對STEM、醫療、技工、法語等領域。對IT工程師、資料科學家、AI專家等H-1B群體而言,這等於開了「快速通道中的快速通道」。

    4.2 省提名計畫(Provincial Nominee Program, PNP)

    如果你的EE分數暫時不夠高,省提名PNP就是加分利器。各省政府依當地勞動力需求獨立設立提名項目,提名後可直接在EE中加600分,幾乎穩獲邀請。

    • 安省(OINP):定期進行Tech Draw,鎖定軟體工程師、資料分析師、產品經理等技術職業,分數線相對寬鬆。

    • BC省(BCPNP Tech):專為科技類崗位設立,每週滾動邀請。雇主要求明確,但審核快、路徑穩。

    • 阿省(AAIP):對已在美國工作的外籍人才友好,並專注於STEM和醫療職位。

    • 薩省、曼省、NS省:適合願意定居二線城市的人群,門檻更低、競爭更小。

    PNP的彈性在於,你可以先透過工作或學簽落地,再結合雇主Offer與當地經驗直接轉永居。

    4.3 創業移民(Start-Up Visa, SUV)

    對於有創新項目或創業計劃的人,加拿大的SUV項目提供了極具吸引力的路徑:無需先有雇主,先獲得指定機構(孵化器、天使投資人或風投基金)的支持信,即可申請永居。

    更有吸引力的是,SUV申請人可以在等待PR期間,先拿工簽登陸加拿大經營公司。創業團隊可多達5人,適合技術合夥人團隊共同申請。

    這條路門檻高、週期長,但一旦獲批,身分穩定性極強。它是少數可以“從零到PR”的項目之一。

    4.4 留學+工作+移民三步驟走

    還有一條經典路徑:閱讀、工作、移民。

    對於暫時不符合EE或PNP門檻的H-1B或OPT人群,可以先透過學簽登陸加拿大攻讀研究生文憑(PGD)或碩士課程,畢業後獲得最長3年的開放的畢業後工簽(PGWP),再累積工作經驗、提升語言成績,最終轉入EE或CEC體系。

    這條路線雖然慢,但風險小、政策穩定,也最容易帶上配偶與家人同行,是不少想「軟著陸」的中產家庭首選。

    如果你想更深入了解加拿大各類移民政策的申請標準與細節,歡迎閱讀iTalkBB精英專題文章《快速通道、省提名、創業移民概況:2025年加拿大經濟類移民申請條件+流程詳解! 》。這篇文章將帶你係統整理EE、PNP與SUV等主流通道的核心要求、打分邏輯與辦理流程,幫你判斷哪一條最適合自己的背景與職業方向,讓「從工簽到楓葉卡」不再是盲選,而是一場有策略、有節奏的規劃。

     

    5. H-1B持有者在加拿大拿到身分後,如何回流美國?

     

    許多透過ICT或開放工簽登陸加拿大的H-1B持有者,都會關心一個問題:如果以後想回美國,還能重新工作嗎?答案是——完全可以。

    首先,ICT工簽屬於跨國企業體系內的調派,與美國的L-1簽證類別在邏輯上相通。只要你在加拿大繼續為同一企業體系工作滿一年以上,日後公司就能以「跨國高階主管/專業人才調任」為由,為你申請美國L-1簽證重新赴美工作。

    其次,如果你在加拿大取得永久居民(PR)或公民身份,這並不會影響美國的工作資格。你仍可以透過新的H-1B名額或公司內部轉調L-1的方式回流美國;兩者都不限制申請人國籍,只看雇主資格與職位相符。

    最後,許多跨國企業(尤其是科技、顧問、金融類)都有完整的北美雙向流動機制。 HR或Global Mobility部門通常可以幫你評估回美方案,包括身分銜接、簽證申請和稅務安排。

    簡單來說:在加拿大獲得身份不是“終點”,而是讓你擁有更靈活的選擇。無論是留在加拿大發展,或是將來回到美國,都有穩定、可操作的路徑。

     

    總結

     

    未來幾年,加拿大的人才政策仍將持續演變。從開放工簽到省提名、從科技人才通道到創業簽證,政策的每一次調整都可能影響成千上萬名正在規劃未來的職場菁英。對於想要從美國「北上」的H-1B、L-1或OPT族群來說,這不再只是地理遷移,而是一場身分認同、職業與生活的重構。

    iTalkBB精英將持續追蹤“跨境人才吸引計畫」的最新進展,為你帶來第一手政策動態,結合不同背景與職業路徑,整理最具可操作性的簽證、轉簽與移民方案,幫助每一位正在尋找確定性的你做出更清晰的判斷。

     

    我們也正式推出iTalkBB精英訂閱服務。無論你是剛登陸的新移民、在職場打拼的專業人士,還是計劃為家庭尋找更好未來的家長,都能在這裡獲得最實用、最新鮮的北美生活參考。歡迎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