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學加拿大大學不只是拿到一紙錄取信那麼簡單,更像是對未來生活的系!統!規!劃!從本地高中直申,到國內跨洋申請,iTalkBB精英吐血整理的這篇指南會帶你一步步拆解:怎麼選校、怎麼準備、怎麼遞交,最後怎麼順利走到錄取那一步。
如果你正在考慮出國留學這件事,加拿大幾乎是所有榜單上都會出現的那一位。它沒有美英那樣的高壓競爭,也不像日德那樣需要學習第三語言;這裡的教育體系紮實、院校分佈廣、申請透明度高,本科一路讀到研究生,都能找到匹配自己背景和預算的路徑。

更現實一點說,加拿大是少數將「留學—就業—移民」串成完整閉環的國家。拿到入學、畢業後拿工簽(PGWP),再憑工作經驗入池申請PR,是無數國際學生「上岸」的經典路線。而且學費和生活成本相比美國、英國溫和得多,部分省份還提供學費回饋、獎學金、Co-op實習甚至省級提名加分。
1. 了解加拿大大學體系與申請時間軸:至少提前一年準備
想“考加拿大大學”,最重要的一點是——早準備。幾乎所有主流大學的秋季入學(9月開學)都要求在前一年的秋冬季就開始申請準備,也就是說,你要提前至少10到12個月動手。很多熱門專業,像是商科、電腦、生命科學、工程,甚至會在前一年10月就關閉第一輪申請。
1.1 加拿大院校類型:名校、普通大學和大專
加拿大的高等教育體系相對扁平,沒有全國統一的高考或中央招生系統,但院校類型明確、定位清晰:
-
研究型大學(U15):U15相當於國內的一本,包括多倫多大學、UBC、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麥基爾大學、阿爾伯塔大學等15所頂尖研究院校。這類學校學術氛圍濃厚,科學研究資源雄厚,適合目標研究生深造或走學術路線的學生。
-
教學型大學(Comprehensive/Undergraduate Universities):相當於國內普通的大學,更著重於本科教學與實作課程,如卡加利大學、維多利亞大學、布魯克大學、溫莎大學等。課程設計緊貼就業市場,師生比例更低,留學生適應度高。
-
理工學院(Polytechnic/College):aka 大專,偏向職業教育和技能型課程,如BCIT、SAIT、Humber College、Seneca College等,許多課程提供Co-op有薪實習,就業導向明顯,也可透過「學院轉大學」(2+2)路徑拿到學士學位。
在加拿大,「學院」這個詞並不只代表一種學校類型。研究型大學下屬的「學院」(Faculty或School),例如商學院、工程學院、法學院,屬於大學體系的一部分,授予學士、碩士或博士學位,專注於理論研究與學術深度。這類學院通常是大學的王牌部門,擁有國際認可的學術聲譽和產業影響力。例如多倫多大學的Rotman School of Management(羅特曼商學院),被譽為加拿大商科天花板,培養了無數投行、諮詢和創業領域的高管;西安大略大學的Ivey Business School(毅偉商學院)則以案例教學聞名,其MBA項目在全球排名靠前。
而遍布各省的“College”,通常也被翻譯為“學院”,則完全是另一種體系,更接近中國意義上的職業技術學院。它們以實用技能和就業導向為主,課程週期較短(通常1至3年),授予文憑(Diploma)或證書(Certificate)。 College更強調動手能力與企業實習,像BCIT(不列顛哥倫比亞理工學院)、Humber College(漢博學院)等都是業界認可度極高的院校,畢業生在科技、設計、護理、傳媒等領域的就業率名列全國前茅。
整體來說,研究型大學偏學術、理工學院偏就業,而教學型大學則介於兩者之間。選擇時不妨以「未來目標」為導向:是想留學再深造,還是想快點進入職場?
1.2 入學季節:秋季為主,冬夏次之
加拿大大學一年有多個學期:
-
秋季(9月):主流入學季,佔全年錄取名額約80%。
-
冬季(1月):部分理工與商科課程開放,適合錯過秋季申請或轉學分學生。
-
春夏季(5月):少數學院和職業課程開課,入學人少、節奏快。
想申請秋季入學,最理想的節奏是在前一年秋季(9–12月)確定方向並開始準備材料。
1.3 加拿大留學關鍵時間線(以秋季入學為例)
1.3.1前一年9–12月:規劃與準備階段
這是「打地基」的階段。你要確定目標專業、研究不同大學的入學標準、查清先修課程要求,並開始準備語言成績(雅思和思培)。同時收集成績單、課外活動、推薦信等資料。如果是本地高中生,這時也要關注各省申請系統(如OUAC、EducationPlannerBC)的開放日期。
1.3.2 當年1–3月:遞交申請、提交資料
大部分大學在此期間截止申請。申請方式分為兩種:一是透過省級平台統一投遞(如安省OUAC),二是直接在大學官網遞交(如UBC、麥吉爾等)。提交後要持續關注郵箱,補交材料或參加視訊面試。
1.3.3 3–5月:等待錄取與補件階段
錄取結果會陸續放出。部分學生會收到「有條件錄取」(Conditional Offer)-意味著只要在高三期末成績達到要求,就能轉為正式錄取。同時,這也是獎學金公佈期。
1.3.4 6–8月:確認入學與簽證準備
一旦拿到Offer,就要在學校要求的截止日期前繳納押金(通常100–500加幣),確認學位席位。海外申請者需開始辦理加拿大學習簽證(Study Permit),包括體檢、資金證明、學習計畫等;本地學生則進入選課、宿舍申請與健康保險註冊階段。
1.4 加拿大大學錄取類型:正式錄取和有條件錄取
加拿大大學的錄取通知一般分為三種:
-
正式入學(Unconditional Offer):所有成績、語言要求都已達標,直接錄取。
-
有條件入學(Conditional Offer):部分條件未滿足,例如語言成績或期末成績待提交。只要在規定時間內達標,就能轉為正式錄取。
-
橋樑/語言直通課程(Pathway/ESL Program):適用於語言或學術成績稍差的學生,可先上語言+學術準備課程,完成後自動銜接正課。
簡單來說,申請加拿大大學是一場「提前量」的比賽。越早準備,越能在成績、語言和時間上佔主動。別等到看到別人曬Offer時才開始行動──那時候,很多熱門專業的申請入口早就關上了。
2. 加拿大本地學生申請的流程(適用於加拿大高中留學生)
在加拿大上高中,無論你是國際生還是已經拿到PR的本地生,申請大學的流程其實都非常有系統。相較於海外申請,本地申請最大的優勢在於:成績體系、語言要求和入學管道都更統一、更直接。但想拿到好學校的Offer,時間管理和細節依然是關鍵。
2.1 申請平台:各省系統各有“門道”
加拿大大學沒有全國統一的招生網站,而是依照省份劃分申請平台。最常見的有三大系統:
2.1.1 安大略省(Ontario)—OUAC
幾乎所有安省大學都通過OUAC平台申請,包括多倫多大學、滑鐵盧大學、西安大略大學、麥克馬斯特大學等。申請時需填寫個人資料、高中成績、目標專案並支付申請費。 OUAC 101通道專為安省高中生設計,可同步調取學校成績。
2.1.2 不列顛哥倫比亞省(British Columbia)—EducationPlannerBC
EducationPlannerBC系統可同時申請UBC、SFU、UVic、KPU等省內大學與學院。註冊帳戶後可一次投遞多所學校,支援電子提交成績與語言分數,介面友善、更新及時。
2.1.3 阿爾伯塔省(Alberta)—ApplyAlberta
ApplyAlberta的整合性較強,可透過一份申請訪問多個院校,如阿爾伯塔大學、卡加利大學、SAIT等。 ApplyAlberta會自動呼叫學生在省教育局的成績記錄,省內高中生可一鍵導入成績,免去繁瑣的郵寄過程。
2.2 加拿大大學申請成績要求:12年級成績是關鍵
加拿大大學重視“連續學習表現”,尤其專注於12年級(Grade 12)核心科目均分。多數研究型大學要求平均成績在80%以上,競爭激烈專業(如工程、商科、電腦)常需85–90分。
對於教學型大學或理工學院,錄取門檻更靈活,並專注於相關課程成績。 AP/IB課程可加分或換取大學學分。例如IB成績超過30分可直入多數本科項目,AP科目4分以上也能獲得學分抵減。
成績通常透過高中系統直接上傳到各省申請平台,不需要學生手動輸入。但要注意,部分國際課程(如中國轉學分)仍需額外提供正式成績單或認證文件。
2.3 加拿大大學語言要求:本地高中畢業可自動豁免
如果你在加拿大就讀高中、完成至少三年全英文教學課程,大多數大學會自動免除語言成績要求。
但若在加拿大學習時間較短(不足三年)或在國際學校體系下讀書,部分大學仍會要求語言成績或補交語言測驗結果。
建議查看每所大學的「English Language Proficiency」頁面,提前確認是否有豁免。
2.4 加拿大本地生大學常見申請步驟
2.4.1 先選學院還是先選專業?
許多同學在選校時容易誤解,以為高中畢業就能「直接進商學院」或「直接讀CS」。實際上,在加拿大大學裡,許多專業採用的是「先入學院(Faculty),再分專業(Major)」的兩段製。例如多倫多大學的Rotman Commerce、UBC的Sauder School of Business、阿爾伯塔大學商學院(Alberta School of Business)都要求學生先進入“Arts or Management”或“Business stream”,第一年完成數學、經濟、統計、寫作等公共必修課,達到特定績點(如3.3 GPA以上)後,才能正式轉入核心商科專業。
2.4.2 註冊省級申請系統帳號
-
提前註冊、確認帳號安全,方便後續補件與追蹤狀態。填寫申請表與課程資訊
-
按系統提示填寫個人資料、課程計畫、預計畢業時間等。安省高中生成績會由學校自動同步,無須重複填寫。上傳或授權成績單
-
若為其他省級學生或國際課程體系,需自行上傳官方成績單或授權第三方發送。支付申請費用並提交
-
每所大學的申請費通常為90–120加幣。部分項目(如醫學、牙醫、商科)因額外評估會略高。
2.4.3 查詢錄取與補件通知
提交後,可在系統中查看狀態更新。若有補件需求(如語言成績、推薦信或附加短文),需按時完成,否則可能被視為放棄。建議:使用Excel或Notion建立“申請進度表”,記錄每所大學的截止日期、材料狀態和帳號密碼,以防止遺漏。
總的來說,加拿大本地申請流程簡單、透明,但「早」依然是關鍵字。每年都有學生因為錯過截止日或少修一門先修課而與理想大學擦肩。
如果你的孩子還沒到申請大學的年紀,但計畫未來在加拿大升學,那麼提前來加拿大學高中同樣值得認真規劃。加拿大的中學教育體系強調綜合素質與自主學習,對大學申請影響深遠。想了解更多關於課程體系、教學方式和升學銜接的差異,歡迎閱讀iTalkBB 精英專題文章——《中國vs. 加拿大高中教育制度哪個香?從教學方法到升學規劃》。
3. 加拿大國際學生申請的流程:關鍵差異與流程要點

對於在海外(特別是中國內地)申請加拿大大學的國際學生來說,申請節奏和評估邏輯與本地生不同。雖然最終都通往同一個入學系統,但課程體系、成績評估、語言標準、簽證流程和溝通方式都有額外環節要注意。
而2026年,加拿大的留學政策預計將繼續維持「總量收縮、品質優先」的方向。聯邦政府已明確表示,將延續2024–2025年啟動的學簽配額控制措施,優先保障高等教育和研究型院校的錄取名額,同時嚴格審核語言學校與部分私立學院的留學簽證申請。換句話說,學簽雖然不會“關閘”,但發放速度與名額都將更加有限。對於計畫2026年入學的家庭而言,提早規劃、準備完整資金與學習動機證明(SOP),將成為能否獲準的關鍵。
3.1 加拿大大學成績系統與材料認證
加拿大大學接受多種課程背景,包括中國普通高中、高考成績、A-Level、IB或AP等國際課程。無論哪種體系,申請者都必須提供官方成績單的中英文對照版,加蓋學校公章或由教育局出具,並按要求密封寄送。部分院校也要求附上會考、高考或畢業證明。
若學校課程系統與加拿大先修課程要求不完全對應(例如缺少Pre-Calculus、Physics 12等科目),大學可能會建議申請者先讀預科或橋樑課程(Foundation/Pathway),完成後再銜接本科。
3.2 語言成績:雅思學術類才算數
語言成績是海外申請的核心門檻。幾乎所有院校都要求提交學術類英語成績,最常見的是雅思IELTS Academic(通常要求總分6.5、單項不低於6.0)。少數學校也接受PTE Academic或CAEL等替代考試。
若暫時未達要求,可以先申請有條件錄取(Conditional Offer),在大學附屬語言中心完成指定課程後直升正課。需要注意的是,IELTS General 和CELPIP-General 屬於移民類考試,適用於畢業後申請工作簽證或永久居民,而非大學入學。
3.3 加拿大國際學生申請方式與流程
海外學生通常不透過省級集中平台,而是直接在各大學官網遞交申請。幾乎加拿大的每所大學都有獨立的申請系統。
申請步驟包括填寫線上申請表、上傳掃描件(成績單、護照、語言成績等)、支付申請費(約120–180加幣),並依要求補交推薦信或個人陳述。部分大學也要求填寫“Personal Profile”或“Supplementary Application”,這是用於評估學習動機與思考能力的短文問答。
錄取週期一般為6至10週,部分學校採用滾動錄取模式,越早遞交越早出結果。錄取通知透過電子郵件或Portal系統發送,因此保持郵箱暢通非!常!重!要!
3.4 加拿大學習簽證與入境準備
拿到錄取後,海外學生需盡快進入加拿大學習簽證(Study Permit)申請階段。目前加拿大的學生簽證以標準通道為主(原「SDS計畫」已於2024年底關閉)。
申請人需遞交錄取信、經費證明、體檢報告及學習計畫等文件。雖然學簽不強制要求語言成績,但簽證官會綜合評估語言能力、學習動機與資金合理性。學簽核准後,學生方可入境,並需於入境時出示錄取信、學簽批文、經費文件及學校註冊確認信。
3.5 文件寄送與溝通方式
加拿大大學與海外申請者幾乎完全採用線上溝通。所有文件、補件、狀態查詢與獎學金申請都透過電子郵件或學校Portal完成。
正式成績單可透過MyCreds、Parchment等系統電子寄送,也可透過DHL或EMS郵寄紙本。所有文件應使用英文命名,郵件標題註明申請ID與全名,以便招生官快速核對。
3.6 學費與獎學金
國際學生的學費通常在每年3萬至5萬加元之間,理工與商科專業可能更高。多數大學提供入學獎學金(Entrance Scholarship),根據學術成績自動評估,無需額外申請。
若學術成績突出或提前提交申請,部分大學還會優先考慮國際生獎學金(International Excellence Award),金額從數千到數萬加元不等。
值得注意的是,2025年加拿大的留學與移民政策正在持續收緊,一些原本能獲得畢業工簽(PGWP)的學校與專業,如今已被排除在合格名單之外。對於計畫透過「留學—就業—移民」路徑留在加拿大的學生來說,選擇學校與計畫時一定要提前核對最新政策、合理規劃。
想了解最新的留學移民政策解讀,歡迎閱讀iTalkBB 菁英專題文章《繼續收緊? 2025加拿大留學移民新政一覽:畢業工簽、配偶工簽及試辦計畫大變動》。
4. 拿到加拿大大學錄取通知書(Offer)之後的入學手續和學前準備
拿到加拿大大學的錄取通知書(Offer)只是第一步,接下來的一系列「入學前準備」同樣關鍵。無論是繳押金、辦理簽證或準備行前事項,都直接影響能否順利入學和適應新生活。
4.1 確認錄取與押金繳納
大多數大學在發出錄取後,會要求學生在指定日期前確認入讀意向(Accept Offer),並繳納100–500加幣不等的訂金以保留學位。部分競爭激烈的專業,如商科、電腦或健康科學項目,名額有限,若未在截止日完成繳費,入學可能會被系統自動取消。
確認錄取後,學生可在大學的線上系統(如Applicant Portal或MyStudent Center)查看入學任務列表,包括選課、宿舍申請、健康保險等環節。若你同時收到了多個Offer,也可以先確認一所最想去的學校,其他錄取名額會自動釋放。
4.2 選課與宿舍安排
錄取確認後,學校通常會在5–6月開放選課與住宿申請。新生第一學期的課程大多是必修或基礎課,系統會自動分配時間表,但仍需手動確認。理工或工程學程的Common First Year課程通常較緊湊,而文科、商科學生則有更多選修空間。
住宿方面,大部分大學為一年級學生提供校內宿舍優先權,可選擇單人房、雙人房或套間式房型。宿舍價格從每學年6000–12000加幣不等,取決於學校與地區。校外租屋需格外注意合約條款與押金返還,建議僅透過學校認證的房源平台或信譽良好的租屋網站操作。
4.3 簽證與出發準備
拿到錄取後,海外學生需盡快啟動學簽(Study Permit)申請。主要資料包括錄取信、經費證明、體檢報告、學習計畫(Study Plan)及護照首頁。
學簽審理時間通常在6–12週之間,建議在開學前至少三個月遞交申請,以防延誤入境。
獲得學簽批文後(Letter of Introduction),可開始預訂機票與住宿。部分大學提供付費或免費的接送服務,需事先在官網登記。
行前還需完成以下事項:
-
體檢與醫療保險:持學簽學生通常會自動註冊省級醫療計劃(如BC省MSP、阿省AHS),若暫未涵蓋,可先購買短期私人保險。
-
購買航班與行李規劃:建議抵達時間在開學前1–2週,以便適應時差。
-
文件備份:錄取信、學簽批文、護照與經費證明建議印製多份並隨身攜帶。
4.4 加拿大留學抵達後第一週
落地加拿大後,新生應盡快完成以下關鍵任務:
-
報到與註冊:前往國際學生中心完成入學註冊、領取學生卡(Student ID)、啟動信箱和學習系統(如Canvas或eClass)。
-
醫療與保險登記:如需自行申請省級醫療保險(MSP/AHS等),請務必在抵達後90天內提交申請。
-
銀行開戶與電話卡:主流銀行如RBC、TD、CIBC都有學生帳戶免手續費政策,可於校內分行辦理。電話卡可選擇Fido、Koodo或Freedom等業者。
-
校園導覽與社團報名:Orientation Week通常在開學前一周,除了熟悉校園環境,也是認識同學、了解資源的好機會。
許多留學生以為自己在加拿大沒有收入就不用報稅,但事實並非如此。無論是否打工,只要在加拿大長期學習或生活,SIN(Social Insurance Number,社會保險號碼)都是必需的。它不僅是合法打工的前提,更與稅務申報、退稅、醫療福利和學費抵稅等息息相關。
許多國際學生透過報稅,每年都能收到上千加幣的退稅或福利金,例如GST/HST退稅或學費抵稅額度。想了解如何申請SIN、避免報稅誤區,歡迎閱讀iTalkBB 精英專題文章——《別再拖了!留學生和新移民如何在加拿大申請SIN號碼? 》。
4.5 善用大學資源與支援服務
加拿大的大學普遍重視學生支援服務。若遇到學業、心理或生活適應問題,都可以主動求助:
-
Academic Advising(學術輔導):協助規劃選課與轉學專業。
-
Writing Centre / Math Centre(寫作或數學中心):提供免費學術輔導。
-
Career Services(職涯發展中心):指導履歷、求職與Co-op實習。
-
Counselling Services(心理諮商中心):為國際生提供心理支持與時間管理輔導。
此外,不要忽視學習許可(Study Permit)的續約。學簽通常有效期限與錄取信一致,一旦課程延長或換學校,應至少提前三個月申請續約。
總結
整體來說,加拿大大學的申請流程清晰、透明,對國際學生也相對友善。大多數學校不要求高考成績,更重視學生的平時表現、語言能力和綜合素質。無論是研究型大學或教學型大學,只要事先規劃、認真準備,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路徑。
但要注意的是,近年來加拿大的留學與移民政策持續變化,部分原本可以獲得畢業工簽的學校或專業已不再符合新標準。選擇學校和課程時,請務必結合自身的興趣、能力、就業方向與長期規劃,不要只看大學排名或所謂「好混」的專業。
最後,願每一位走上加拿大留學之路的你,都能做自己人生的第一負責人,腳踏實地地走出屬於自己的節奏。 iTalkBB 菁英祝福各位都能收到夢校Offer,在加拿大的留學生活順利、精彩!
加拿大的留學生活不容易,尤其是剛踏出國門、第一次獨立生活的小留學生。無論是租屋、交通、辦卡或報稅,處處都有大寫的坑!別慌,你的「新手保護期外掛」已經上線——歡迎收藏iTalkBB 精英專題《新手保護期外掛:加拿大留學移民必備APP清單在此!收藏可保命! 》,帶你從生活到學習,從地鐵到簽證,一次搞定留學生存必備工具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