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加拿大聯邦預算案來了:個人減稅、買房優惠、還取消空置稅,全是華人關心的利多!

search-icon
歷史搜尋
  • 熱門搜尋
  • search-icon
    option-icon

    掃描下載 iTalkBB 精英App

    隨時發布你的商戶動態

    扫码下載 APP

    header-lang
    中文简体 中文繁體
    favorite
    message
    setting
    logout

    確定登出?

    偵測到你的定位與常用定位不符,是否切換至當前定位

    close-icon

    客服電郵 EliteSupport@italkglobal.com

    銷售電郵 elite.sales@italkbb.com

    銷售電話 +1 888-637-9666

    恭喜您!付款成功,輸入以下資料即可開始使用專屬主頁~

    請注意URL一經提交,無法更改!

    2025加拿大聯邦預算案來了:個人減稅、買房優惠、還取消空置稅,全是華人關心的利多!

    read-icon 18閱讀
    收藏

    今年秋天,加拿大最受關注的,不是黑五折扣,也不是哪部劇登頂,而是聯邦預算案的公佈。千呼萬喚始出來,對許多在加華人來說,這份Budget 2025預算案不是冷冰冰的財政文件,而是一份影響未來一年生活的說明書。房價、油價、退稅額度、留學成本、投資收益……這些最接地氣的問題,往往都藏在那厚幾百頁的數字裡。

    今年的加拿大聯邦預算案比往年延後發布,主要因兩黨在財政赤字與稅改問題上長期僵持,幾乎觸發提前大選。這份「遲到的預算」其實為未來三至五年加拿大的財政方向定下基調——少花在政府,多投向建設與成長。雖遲但到,新任總理馬克·卡尼(Mark Carney)終於在11月3日,終於帶來了他的第一份“世代預算(Generational Budget)”。這一屆預算的底色,與過去幾年完全不同。它不再延續疫情後那種「大撒幣式」的刺激與福利,而是轉向更冷靜、更現實的邏輯。

     

     

    2025加拿大聯邦預算案來了

     

    削減公務員、取消奢侈稅與閒置房稅、終止消費者碳稅、壓縮行政預算,同時推出史無前例的企業「超級減稅」和千億級基礎設施投資計劃,這些看似分散的政策,其實都在指向同一個方向:加拿大正在從「福利驅動」走向「資本驅動」。

    對一般家庭而言,這意味著生活成本有望下降;對職場打工人來說,新的職位和產業格局即將重塑;而對在加創業與投資的華人群體來說,這或許是一個重新佈局的好時機,也是一個必須重新理解規則的時代。 iTalkBB菁英將從底層邏輯出發,帶你拆解這份「世代預算」:政府究竟在砍什麼,又在投向哪裡?這場悄悄的財政轉向,將如何改變加拿大的未來,也如何改變每一個在這裡努力生活的我們。

     

    目錄

    1. 加拿大預算案主軸一:加拿大稅務大轉向-個人減稅與企業減負 

    2. 加拿大預算案主軸二:政府大裁員,公部門精簡與數位轉型 

    3. 加拿大預算案主軸三:打造資本驅動的新加拿大 

    4. 加拿大預算案對華人群體的現實影響 

    總結 

     

     

    1. 加拿大預算案主軸一:加拿大稅務大轉向-個人減稅與企業減負

     

    加拿大聯邦政府的這份預算案,一開始就拋出了一個極具方向性的訊號-「spend less to invest more」。政府要先“瘦身”,再談“增長”;財政要先“止血”,再謀“擴張”。從稅制改革到機構重組,這是一場涵蓋全局的「清理行動」。

    1.1 稅制清零行動:砍掉象徵性的舊政策

    首先被動刀的,是那些象徵意義大於經濟價值的舊稅。

    1.1.1 奢侈稅(Luxury Tax)取消

    自2023年擴建後,私人飛機、遊艇、直升機都被列入奢侈稅的徵稅範圍。原本的初衷是“讓富人多承擔一點社會責任”,但實際上重創了航空與造船產業。 Budget 2025明確指出,為恢復產業活力並提高稅制效率,將從預算發布次日起取消奢侈稅。這項調整不僅被視為對製造業的“解壓”,也代表政府在態度上從“情緒性徵稅”回歸“經濟理性”。

    1.1.2 華人房東的福音!空置稅(Underused Housing Tax)廢除

    加拿大房屋空置稅自2022年實施,對非居民及空置住宅徵收1%的附加稅,以打擊海外囤房與推高的房價。然而執行三年後,效果有限、行政成本高。預算案稱其“低效且不再符合政府優先事項”,因此將全面廢除。這對海外房產持有者——尤其是部分在加華人投資群體而言——影響直接,也標誌著聯邦層級「房屋反投機」階段性告一段落。

     

    iTalkBB精英會員樓盤Quilchena West

     

    加拿大溫哥華長期穩居加拿大房地產交易的熱門榜首,尤其是西區一帶,因教育資源集中、生活便利、環境優越,始終是華人家庭心中的「理想居住地」。學區房不僅居住品質高,更具長期保值潛力。

    如果你正在計劃購置房產,不妨了解iTalkBB精英會員樓盤Quilchena West(點擊諮詢)。計畫位於溫哥華西區核心地段,週邊教育資源豐富、交通便利、社區安全成熟。它匯集了Quilchena學區內多所優質公立與私立學校,步行即可到達公園與社區中心,是兼顧教育、生活與資產配置的理想選擇。

     

    1.1.3 降油下價?消費者碳稅終止、氣候目標重寫

    消費者端碳稅(Consumer Carbon Price)已正式取消,燃料價格預計將下降約18分/公升,直接緩解家庭出行與運輸壓力。但卡尼並未放棄氣候議題,而是重塑路徑:預算案宣布停止油氣產業的排放封頂計劃,改以甲烷減排與碳捕捉技術(CCS)為主導。這意味著加拿大將從“以稅抑排”轉向“以技減排”,透過科技投資實現長期競爭力。

    1.1.4 資本利得稅上調永久擱置

    原本備受爭議的資本利得稅(Capital Gains Tax)提高計劃被徹底取消。此舉直接利好企業主與高淨值人群,也釋放出一個鮮明訊號:加拿大聯邦政府要恢復投資信心,讓資本回流加拿大。這是從「追求分配公平」轉向「激發成長潛能」的象徵性轉折。

     

    加拿大長期被戲稱為“萬稅之國”,而今年的Budget 2025罕見地對個人稅務進行了實質性松綁,可謂為投資市場釋放了積極信號。配合央行逐步轉向的貨幣寬鬆週期,未來幾年加拿大的資產價格與資本市場都有望迎來回升。對於正在重新規劃資產配置、尋找穩健成長機會的華人投資者而言,這是一個值得關注的轉捩點。

    如果你希望了解更多加拿大投資的途徑和方式,歡迎參觀iTalkBB精英會員威利時金融投資理財集團(點選諮詢)。團隊擁有多年北美市場經驗,為客戶提供涵蓋房地產投資、基金配置、退休計畫及企業理財在內的一站式服務,幫助你在政策週期變化中找到最穩健的成長路徑。無論你是希望優化現有資產,還是為家庭的未來做長期規劃,專業的顧問團隊都能為你量身訂做方案,讓投資真正與生活目標相符。

     

    1.2 企業超級減稅,吸引外資回流

    稅改的第二層邏輯,是讓企業重新成為經濟成長的引擎。

    Budget 2025推出了史無前例的“企業超級減稅(Super Reduction)”政策,將企業邊際有效稅率(Marginal Effective Tax Rate)整體下調兩個百分點至13.2%,低於美國與OECD平均。

    這項政策的實質,是為企業提供「超級折舊」——允許更快抵扣在設備、技術、AI與創新上的投入成本。企業投入越多、折舊越快,現金流就越寬鬆,更有動力再投資。政府不“花錢補貼”,而是透過“少收稅”刺激資本活動,精準對接卡尼的核心理念:少花日常,多投未來。

    這項改革在本質上,是一次財政思維的遷移:政府不再直接幹預市場,而是利用稅收機制「讓資本自己找路」。

     

    2. 加拿大預算案主軸二:政府大裁員,公共部門精簡與數位轉型

     

    在過去十年裡,加拿大的公共服務體系幾乎一路擴張。從疫情期間的大規模補助,到稅務、移民、社會福利等部門的持續擴編,政府成為全國最大的雇主之一。然而,當財政赤字和債務率開始逼近警戒線,加拿大聯邦政府選擇用一記「煞車」讓系統回歸理性。

    2.1 公職體系裁員,總共削減4萬聯邦崗位

    預算案提出未來三年削減4萬個聯邦職位,約佔總人數10%。根據“Comprehensive Expenditure Review(綜合支出審查)”,目標是透過自然流失、部門合併和數位轉型,把公共部門規模降回“可持續水平”。政府強調此舉「並非單純裁員,而是權力下放與效率提升」。

    2.2 加拿大航空運輸安全局改革與機場私有化探索

    加拿大航空運輸安全局(CATSA)將率先引入AI自動安檢系統,以演算法辨識違禁品,減少人力成本並提升效率。政府同時宣布,將「探索加拿大機場私有化的可能性」。這是公共機構市場化的前奏,也是一種財政自救──把原本屬於公共預算的支出,逐步交由資本承擔。

    2.3 政府數位化與AI接管

    預算案也宣布成立政府數位轉型辦公室(Office of Digital Transformation),全面推進AI在稅務、移民、福利與行政服務的應用。未來,加拿大的公共服務體系將從“人工窗口”轉向“演算法窗口”,政府本身的生產力將成為國家競爭力的一部分。

     

    3. 加拿大預算案主軸三:打造資本驅動的新加拿大

     

     加拿大預算案主軸

     

    Budget 2025並不是單純的“節流”,而是一場系統性的策略轉向——讓資本重新成為加拿大經濟成長的引擎。這是一次財政結構的重組,更是一場關於生產力、能源體系、區域發展與國際競爭力的全面重塑。

    3.1 生產力革命:從“花錢養人”到“投錢提效”

    政府計劃在未來五年投入約1100億加元,用於提升生產力和競爭力。這部分投資的核心是讓企業更快創新、更有效率地成長。

    主要措施包括:

    • 推出Productivity Super-Deduction(超級折舊)政策,讓企業一次抵扣大部分資本設備、技術與AI投資成本,加速技術更新。

    • 擴大Emerging Tech Fund(新興技術基金),重點支持AI、量子運算、電動車和清潔能源設備等策略產業。

    • 強化SR&ED(科學研究與試驗開發)稅收激勵,吸引創新企業回流加拿大,形成良性創新生態。

    • 成立Office of Digital Transformation(數位轉型辦公室),推動AI在公部門全面落地,既節省開支,也培育國內AI產業鏈。

    這標誌著加拿大正從“補貼型經濟”邁向“生產力驅動型經濟”——政府不再直接“發錢”,而是以稅收、研發與數位化為工具,推動社會整體效率提升。

    3.2 基建浪潮:重塑貿易、交通與區域經濟

    基礎建設是Budget 2025的核心(劃重點)。政府計劃未來五年投入約1150億加元,為全國範圍內的大型公共項目提供資金支持,重新定義加拿大的經濟版圖。

    主要方向包括:

    • 貿易與交通基礎設施(Trade & Transport):擴建港口、鐵路與機場,推出Trade Diversification Corridors Fund(貿易多元化走廊基金),以減少對美國市場的依賴,拓展亞洲與歐洲貿易。

    • 清潔能源與電力網建設(Clean Electricity Grid):與各省合作建置全國互聯的零碳電網,為AI資料中心、製造業和礦產產業提供穩定能源。

    • 原住民與地方基礎設施(Indigenous and Municipal Infrastructure):改善原住民社區的供水、交通、醫療和住房條件,以實現區域均衡發展。

    從跨國鐵路到清潔電網,加拿大正用21世紀的基建邏輯,重寫19世紀「太平洋鐵路」的國家敘事。基建不只是投資項目,更是區域整合與國家競爭力的象徵。

    3.3 住房投資:解決加拿大住房危機

    住房問題仍然是全國焦點。政府提出的「Build Canada Homes」計劃,不只是民生項目,更是推動經濟成長的投資槓桿。

    主要內容包括:

    • 成立聯邦住宅建設機構(Build Canada Homes Agency),以公私合營(P3)模式吸引私人資本投入。

    • 鼓勵使用預製模組化、3D列印等新技術,降低施工成本20%、縮短週期50%。

    • 推動非市場混合型住宅(mixed-income development),滿足不同收入層家庭需求。

    • 目標是在未來10年內,將年均新屋建設量從目前28萬套提升至43至48萬套。

    政府希望讓私人投資者、開發商與基金共同參與「重建加拿大」。

    3.4 清潔經濟與能源投資:綠色成長的新引擎

    Budget 2025提出「Climate Competitiveness Strategy」(氣候競爭力策略),以技術創新取代傳統碳稅約束,打造出清潔能源驅動的經濟體系。

    重點方向包括:

    • 投資碳捕捉與儲存(CCS)技術,降低工業排放。

    • 發展核能、小型模組反應器(SMR)、氫能、風能與太陽能專案。

    • 推出Clean Economy Investment Tax Credits(清潔經濟投資稅收抵免),鼓勵企業投資低碳計畫。

    這項轉變不僅符合全球能源轉型趨勢,也將帶動新一輪區域經濟活力──尤其是能源省份阿爾伯塔(AB)、薩省(SK)、以及新能源重鎮魁北克(QC)、安省(ON)和港口經濟省份不列顛哥倫比亞(BC)。這些地區恰好也是加拿大華人聚居的經濟核心區。

    3.5 區域與全球佈局:打造“可投資的加拿大”

    加拿大聯邦政府希望透過財政與貿易並舉的方式,讓加拿大成為全球資本的新安全港。

    主要措施包括:

    • 啟動Trade Diversification Strategy(貿易多元化策略),目標在10年內使海外出口翻倍,增加3,000億加幣貿易額。

    • 推行Buy Canadian Policy(優先採購本國產品政策),確保公共工程採購盡可能使用本地製造與服務。

    • 推動Defence Industrial Strategy(國防產業戰略),鼓勵國防製造業在本地設廠,強化供應鏈安全。

    • 透過財政誘因與低利率信貸,吸引海外企業在加設立製造與研發基地,重點領域包括半導體、AI與清潔能源。

    • 強化與G7及印太地區的貿易與安全合作,在全球地緣政治重構中佔有穩定地位。

    這些政策將共同推動加拿大從「資源國家」轉型為「投資國家」。加拿大聯邦希望打造的,不只是一個穩健的財政體,而是一台能吸引資本、製造就業、輸出技術的經濟引擎。

     

    4. 加拿大預算案對華人群體的現實影響

     

    Budget 2025實質上重新定義加拿大中產階級與新移民的經濟座標。對在加華人來說,這份預算案的影響並非抽象,而是滲透到生活、工作、投資和身分規劃的各個層面。整體而言,可以用三句話概括:生活成本下降、投資環境鬆脫、監理審查趨嚴。

    4.1 房產與購屋:首次購屋GST減免、空置稅(UHT)取消

    4.1.1 首次購屋GST減免(建商新房)

    • 對價≤100萬加幣:聯邦GST 5%全免,最高可退約$50,000;

    • 對價100萬–150萬加幣:依梯度部分減免;

    • 對價>150萬加幣:無減免。

    適用期限為2025年5月27日至2031年1月1日簽約,工程須於2031年前動工並於2036年1月1日前完工過戶。此政策對多倫多與大溫地區購屋預算在100萬–150萬區間的華人家庭特別有利,尤其是期房、自住房屋或自住型投資首套。

    過去幾年,加拿大房地產市場在「抑制投機」與「加速供給」之間搖擺。如今聯邦層級的調控明顯鬆動,而「Build Canada Homes」計畫則為供應端注入新動力。未來幾年,房屋供應增加、審批加速、建築成本下降,將使市場從政策驅動回歸到資本驅動。

    對計畫置業的華人家庭而言,房價短期或有波動,但長期趨勢將趨於穩中有降;而對地產開發、建築、室內設計等行業從業者來說,這將帶來一輪新的結構性機會。

    對於想在加拿大安家的華人家庭而言,這可能正是一個「窗口期」——供應上升、融資趨穩、政策方向明確,市場逐漸從觀望轉向理性。

     

    iTalkBB精英會員樓盤Quilchena West

     

    如果你正在計劃購置房產,不妨了解iTalkBB精英會員樓盤Quilchena West(點擊諮詢)。計畫位於溫哥華西區的核心地段,週邊教育資源豐富,交通便捷,社區安全且成熟。它匯集了Quilchena學區內多所優質公立與私立學校,步行即可到達公園與社區中心,是兼顧教育、生活與資產配置的理想選擇。

    4.1.2 取消「閒置/未充分利用住宅稅」(UHT)

    自2025課稅年度起,聯邦空置稅UHT正式廢除-即非居民空房的1%附加稅不再徵收。

    但2022–2024年度仍需申報,此前未完成報表的業主應補齊手續。

    此舉對非居民持房、公司或信託名下結構複雜的家庭而言是重大利好,降低了合規成本,也釋放了房地產投資信心。

    需要注意的是,雖然2025年聯邦預算在購屋與房地產稅務方面釋放了許多利好,但針對海外買家的其他稅率與限制仍未鬆綁。目前,加拿大對非永久居民及非公民的房產交易,仍可能徵收額外的轉讓稅、非居民投機稅或地方性附加稅。

    換句話說,保單的寬鬆主要惠及本地居民與在加納稅人,而對於仍處於臨時身分的購屋者,稅務成本與合規要求依然存在。

    如果你目前在加拿大的身份尚未獲得永久居民或公民身份,建議在購屋前務必了解相關稅務法規與地方條例。更多細節歡迎閱讀《禁止中國人買房? 2025美國加拿大政策最新梳理,幫你看清全局,安全落地! 》,深入了解北美地區最新的房地產與身分政策變化。

    4.2 個人所得稅調整:中產減負,起徵檔下調與抵免機制保障

    第一檔聯邦個人所得稅率:2025年降至14.5%(原15%),2026年及以後降至14%。

    2025–2030課稅年度內,學費、醫療支出、慈善捐款等不可退稅抵免仍以舊的15%計算(Top-Up Tax Credit機制)。

    中低收入及中產階級家庭整體獲益,減稅幅度雖不大,但疊加消費成本下降,將顯著提升稅後實際收入。對於有子女上學或大額醫療支出的家庭,頂補機制確保抵稅權益不受稅率變動影響。

    加拿大聯邦預算案的松綁,為市場注入了更多流動性。隨著稅負下降、資本投資環境改善、房地產和企業融資逐步回暖,加拿大正進入一個政策與市場同步「解凍」的階段。對於正在規劃資產配置、家庭理財或海外投資的華人而言,現在是重新審視資金佈局的好時機。

     

    如果你希望了解更多加拿大投資的途徑和方式,歡迎參觀iTalkBB精英會員威利時金融投資理財集團(點選諮詢)。團隊擁有多年北美市場經驗,為客戶提供涵蓋房地產投資、基金配置、退休計畫及企業理財在內的一站式服務,幫助你在政策週期變化中找到最穩健的成長路徑。無論你是希望優化現有資產,還是為家庭的未來做長期規劃,專業的顧問團隊都能為你量身訂做方案,讓投資真正與生活目標相符。

     

    4.3 銀行與金融:提高可用金額、審查費用、提升流動性

    支票即時可用額由$100提升至$150,取消離線/線上到帳時間差。同時,政府將審查銀行ATM與電子轉帳(e-transfer)費用,預計2026年公佈改革方案。

    這看似細微的調整,其實為中小企業、自僱人士、房東等華人族群帶來實質便利。資金到帳更快、現金流更順,對小型商家、房租收取與自由業收入管理有正面作用。

    4.4 教育與學生資助:偏向公立、收緊營利院校

    加拿大學生助學金(CSG)僅限公立或非營利私校學生可申領;海外就讀時,僅限公立院校符合資格。

    計劃或正在就讀營利性私立學校的留學生需要盡快評估資助資格變化;未來助學政策將更集中於公立體系。這對有子女升學規劃的華人家庭而言,意味著擇校時需兼顧教育品質與資助資格。

    4.5 低收入族群:自動報稅與福利保障

    2027年起,稅局(CRA)將為約100萬人自動產生報稅表,到2029年擴大至550萬人。重點涵蓋低收入者(收入低於基本免稅額,如安省2025年為$12,747);系統將自動預填薪資與金融數據,納稅人只需確認提交。

    年長父母、語言不便的新移民將受益最大,不再因「不會報稅」而錯失GST/HST退稅、兒童福利(CCB)或薪資福利(CWB)。

    如果你的收入區間不符合自動報稅,也歡迎閱讀iTalkBB精英專題文章《加拿大個人報稅指南:高效率抵稅、新政解讀! 》,了解如何根據不同收入結構優化報稅、合法抵扣與退稅,讓每一分收入都用得更有效率。

    4.6 殘障與照顧:補助與護工抵稅,減輕家庭負擔

    • 殘障稅務抵免(DTC)申請者將獲得一次性$150補助,用於抵消醫生或專業證明費用;

    • 2026–2030年設立個人支援護工(PSW)稅務抵免,最高$1,100/年(以合資格收入5%計算)。

    此政策不適用於卑詩省、紐芬蘭與努奈特地區(因已簽署獨立協議)。對需要長期照顧家屬或僱用護工的家庭,是一項現實的減負措施。

     

    總結

     

    今年的Budget 2025,可以說是為加拿大經濟打了一針流動性復甦劑。從取消空置稅到首次購屋減免,從個稅下調到銀行到帳提速,政策方向終於轉向「放鬆呼吸」。對在加的華人來說,這份預算帶來的不只是幾項減稅或補助,更是一種心態上的回升。

    但……回到現實層面,加拿大經濟的「隱憂」也不容忽視。本國經濟放緩、貿易壁壘加劇、利率高點徘徊,都在給加拿大出口與製造業帶來巨大壓力。聯邦預算的松綁雖然釋放了資金,但並不能立刻帶來崗位成長。失業率仍處在四年高位,尤其是年輕人和新移民的就業環境依舊艱辛。明年的加拿大,注定會是個「政策寬鬆、現實吃緊」的年份。

    一句話形容就是:政府交答卷的時間到了。財政在收,但市場在活;機構在瘦身,而社會的血液重新流通。接下來,加拿大將進入一個輕裝上陣的周期:少一點負擔,多一點成長。我們也會在後續專題中,為大家帶來2026–2028加拿大移民配額與趨勢解讀,看看這場“松綁式復甦”,將如何延伸到每個新移民的未來。敬請期待。